孝直村的廉政妙招 |
作者: 来源:济南市纪委监察局网站 上传时间:2015-04-30 |
作为年产值6亿多元、村集体收入近千万元的大村、富村、省级廉政文化示范村、全国文明村,如何能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让村干部恪尽职守、廉洁奉公,让全村3000多百姓知晓村务、相信干部,全国文明村——山东省平阴县孝直村,给出了监督、公开、文化的六字答案,也成为他们坚守几十年的廉政妙招。 T:监督 在孝直村,监督不是流于形式,而是责大于利。有了它,村官不敢腐。 在村里,村干部只要代表村民开展工作,就可能会涉及钱物等利益往来,如何让他们既真心干事,又不敢贪腐?孝直村党委书记殷景玉说,村里经过认真梳理贪腐行为发生的路径,专门设计了村委内部监督、村党委监督和村民监督委员会等群众监督三层监督模式,且有对监督人和被监督人的惩戒机制,确保三层监督不流于形式。 殷景玉举例说,如果村委会A主任去做某项工作,发生了费用,在报销单据上,必须要有行监督义务的村委会B主任和村党委副书记的签字认可,还要有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的签字同意,才能报销。如果事后有群众举报或发现与实际有出入,监督人和被监督人首先要做深刻的检查,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然后主动认领罚款作为弥补村里的损失。这样,就倒逼具有监督责任的三方真正瞪起眼来较真。去年上半年,孝直村的接待费曾一度超支,经过全面梳理,发现某位负责人不按规定随意安排就餐。这样,该负责人和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在先后写了6次和4次检查后才过关,并分别认领了5000多元和2000元的罚款,群众对此拍手称快。 T:公开 在孝直村,公开不是一贴了之,而是三管齐下。有了它,村官不能腐。 村务公开传统的方式就是村务上墙,贴进公开栏,接受大家监督。孝直村也有自己的公开栏,不过不是一块,而是一大四小五块。在村奉献厅外,有一个专门的大型村务公开栏,财务收支、低保救助、计划生育、宅基审批等所有要公开的内容,一应俱全。另外,他们把全村12个小组按方位又分成4个片区,再分别公开各片区的村务,让村民查看时更方便更快捷。 村务公开毕竟有周期性,时间太长,如何让村民随时随地了解村里的工作呢。从1995年开始,孝直村开始尝试自办村电视台,每天中午和晚上的黄金时间各播出一次,每次半小时;2006年又开始办孝直村报,一月一期,全体村民和沿街商户人手一张。自从有了这俩“公开利器”,孝直村的大事小情等,便频频见诸报端、电视,实现了时时公开。孝直村地处孝直镇驻地,土地金贵,曾经有一块地的对外承包,先后投标了13次,全部在村电视台上公开。殷景玉说,就连村里卖废铁时,也要公开投标,不给暗箱操作留一丁点空间。 T:文化 在孝直村,文化不是大而化之,而是润物无声。有了它,村官不想腐。 孝直村原名“孝侄”,因一位孝顺的侄子的故事而得名,后人为了弘扬学习他忠厚耿直孝敬老人的崇高品质,早在1140多年前,又将村名改为孝直。至今,“孝顺、直实、正义、奉献”的孝直精神为人们称道和遵守。 殷景玉介绍,他们从1985年便开始以文化治村,每个时期都有明显的时代特征,需要什么就学什么。历史上,孝直村也曾经是一个乱子村,殷景玉当选村支部书记后,效仿秦朝商鞅变法,以法家思想治村,渐渐使其步入正轨;后来进入大建设大发展时期,他又带领大家学习范蠡等先贤的经商之道;现在则主要学儒家思想,并细分为和村干部学孔子、包拯、诸葛亮、范仲淹的为官之道,让父母们学孟母三迁、岳母刺字的育儿故事,让孩子们学孔融让梨和司马光砸缸的典故。 在孝直村,有三个著名的建筑,分别是孝直铜像、正义厅和奉献厅(又名魁星楼),三者呈“品”字形排列,殷景玉说,这代表全体孝直人都要以孝侄为榜样,一手托正义,一手托奉献,时时刻刻践行孝直精神。殷景玉说,在孝直村,无论干部还是群众,时时处处都受传统文化的熏陶,有这样的氛围环境,芝麻粒大的村官,还会想着贪腐吗?(赵军 马园园) |